名稱:2012金車青年油畫獎 得獎作品展
展期:即日起~12/30
地點: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金車文藝中心)
票價:免費參觀
展出者:邱錦屏、吳易澤、李政穎、王仁宏、江澐溱、李雅惠、邱匡瑜、徐譽芝、陳廷睿、黃柏瑜、楊宸鏵、葛振傑、劉英璉、盧岳謙、魏瑋廷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電話:(02)2562-8629
網址:www.kingcar.org.tw
金車青年油畫獎,已到了第五屆,今年的徵件活動也是」吸引了許多青年藝術家共襄盛舉,和往年相較之下,今年度我們看到了更多用心關懷台灣土地的作品,金車青年油畫獎舉辦的目的,除了鼓勵青年創作者外,更是為了把台灣之美散播出去,期望青年藝術家可以用自己的雙眼與畫筆去紀錄下令人感動的片刻,創造出屬於台灣的風格與魅力。
此次評選特別邀請到蘇憲法老師、黃進龍老師以及郭博州老師等重量級藝術家擔任評審,評審過程中,老師們對於參賽作品討論非常激烈,更對於這些年輕的藝術家感到讚賞不已,首獎得主邱錦屏的作品《凝滯的想念》用畫筆紀錄家中鐵工廠產業的過去與未來,充滿對家的依賴和親人的疼惜;第二名吳易澤以充滿個人特色的畫面描繪出祕密境地,關懷自然生態議題;第三名作品港都的白晝夜曲,作者李政穎以印象點繪手法描繪出愛河的繁榮景貌;不同的語彙,同樣訴說著台灣之美。
本次比賽所有得獎作品將於2012年11月3日至12月30日,於金車文藝中心台北館進行展出,歡迎民眾前往參觀,一同為這群為台灣燃燒熱情的藝術家們鼓勵與支持!
邱錦屏 凝滯的想念 80號 2012
一處台灣傳統鐵工業環境裡平凡無奇的地面,揭開了20多年來支撐創作者家庭的臂膀,講述著一段心酸的創業年代。
社會結構變遷所導致的生存環境改變,懸殊和差異越益明顯,也深深套牢在低位者求存活的人們。時間的痕跡與環境的變遷造就了這一切,這些歲月洪流帶來的莫不是這一代台灣人生存的紀錄和一場人生大夢的縮影?
它曾有的興榮跟著消逝的童年不斷地在流失中,記憶和消逝的時光間隱藏著某種不安與疏離,不僅只於個人情感的呢喃,而是逼顯出在全球化下被遺忘的角落所蘊藏的辛酸,對於存有和成長烙印的記憶,使得在這轉瞬變動消失的景色上,原鄉情感—「家」的通人要素精神更加被提引出來,提醒了人們心中都存在的一份依歸。
而事件背後,創作者看見了現實社會的樊籠,它細細訴說著時代下遭遺忘的國度裡所暗藏的脆弱與苦澀,這是一種時代的記錄,對全人類及社會都極具意義,也是創作者在未來極欲傳達的一種信息。
「人」無法改變時間的線性變遷,但透過「家」與「工廠」對創作者的意義,卻能呈現出許多線性時間上無法看到的,當光線、溫度、記憶都不再是此時此地,也許我們能看到更多,是那種不斷意識到並思考自身的存有狀態。這些使創作者關注個人生命體驗的感知,以自身背景為主軸,追溯探訪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產物,面臨汰換所觸動的感傷,除了是一種心理的完成,也是一種對社會邊緣文化的反思,這樣的過程,作品與創作者的傷逝經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作品《凝滯的想念》是創作者對已逝之物深深的想念,這種想念因為含納了血脈與原鄉情愫,所以是深層與內化的極度「想念」。畫面中的廠景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是一個漸離漸遠消失的棲境,眼底是一種對「永恆時光」的凝滯。
這塊不起眼的地面能讓過往的曾經一一湧入,「鏽」、「蝕」的明示暗喻在時光間層遞交疊;「鋼」、「鐵」間書寫著成長的記憶詩篇,腦中回盪著回憶經過的吉光片羽,是變動中企圖不變的堅持。因為背後來自過多的歷史記憶,它們處於過去時態的真實,創作者無法以稍縱即逝的態度任由它們離去,它們如詩篇般點描著一個家庭駐足20多年來的歲月流光。
20多年前創作者的家庭在此停駐,在此落地生根,永恆的感情種子已經久植,這種描繪猶如是在泥土裡扎了根。它是民國七、八零年代台灣經濟起步的象徵、代表著傳統工業精緻化的專業人才、證明了擔負家庭基礎的能力,是社會建構的力量。更是創作者父親人生駐留最多時間,並留下真實足印的工業環境,一個積存血脈記憶的基因庫,尋著時間刻印軌跡與真實生活的場域,面對時間的遷徙,這間鐵工廠和我們一同經歷過的歲月,遺留下的是無盡濃厚的革命情感,橫跨時間的深度與厚度。
鄉愁無關乎被叨絮覆訟的事物,而是於對無可知曉又逐漸遠離的事物所產生的具大苦痛和感傷。工廠對創作者和全家人來說是伴隨生命的一個起點、一種存在的依附感,是人與地方一種情感連繫,這種連繫讓我們得以安適其所,因為它是我們存在的經驗事實。
吳易澤 Soul Landscape 有小花的聖地 162 x 130cm 2012
由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出發,在無法預測的環境變遷,使人無法掌握眼前的事物,而在內心中產生惶恐與不安,藉由創作來處理內心的焦慮,實踐在腦海中產生的影像,面對眼前的風景,與我的價值觀作結合!使我開始追求一種靜止的永恆之美,重新觀察我熟悉的景物、事物,重新觀察人們,重新觀察大自然,有著新的一種不同的見解。當堅持著某種事物,經過放下,又拿起的時候,會看見一種全新的風景:不是看破,而是看透。我想將這個見解,用最單純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創作對我言,他可以實踐我所想像的東西,面對那些不滿的現狀,而在內心追求的畫面,在腦海裡是抽象的,而我想將這些抽象的畫面具體地呈現在畫布上。 透過手繪來處理內心的焦慮,藉由創作,觀照自己,反映出創作時當下所處的心境。面對眼前的風景,與我的價值觀作結合,把風景轉化成我所想要的樣子,或在我心中它們應該有的樣子。
Soul Landscape是一個以風景為主題的系列創作,藉由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安與矛盾的處境,透過平面繪畫,將內在的狀態和外在風景作結合,呈現當下的處境、心境,渴望能在渾沌的現實中,找到一些心靈的寄託。
風景啟發了我的想像力,我取材於台灣隨處可見的鐵皮屋、水塔、稻田等…景物,來嘗試用外在世界表現內在感受。我嚮往景物背後的曙光天際,它引領著我至光明的坦途,而逆光的建築頓時便成了擋住去路的龐然大物,但也因這樣的阻礙,令我感到莫名的崇拜;在充滿歧異的氛圍裡,我想抽離,卻又因置身於眼前的寧靜之中,心情又漸漸平緩了下來。雖被周遭環境所困,但其實還是處在一種被保護的狀態!在逆光混沌與模糊失焦之中,它是令人感到敬畏、神聖不可侵犯的!
對我而言,永恆就是永生,永生就是不死,不死就是川流不息,川流不息就是生命的本質,而川流不息的就是這個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環境。因此我選擇了現實環境作為我描寫的對象,透過這些風景,從中尋找自己的定位。
我所關心的是環境中的不毛之地,這些地方介於未開發和已開發的狀態,與多變的城市地帶有著疏離,這些被孤立的邊緣地帶因不被受到關注,反而能暫時性地不受到干擾而存在,因為在現實當中,他們隨時都很有可能面臨著即將被汰換或被改造的命運,一旦消失了,就永不復在了。
這次我取材於台灣境內,郊區外路邊的植物廢棄堆,嘗試用環境中被人所遺忘的不毛之地來轉化成內在的聖地,畫中枯藤象徵著逝去,由下往上生長的綠藤則意味著新生,一朵一朵的小花則是一個又一個的希望,生鏽的鐵條堆暗示著文明人類活動過的痕跡。我試圖將盤根錯節的藤蔓團與生鏽的鐵條堆結合,形成一種看似自然荒野,其實彼此又相互衝突與抗衡,來表現台灣的原生、熱情,與不畏艱難、不怕阻礙的生命力,在這場文明與原初的對話中,讓不起眼之邊緣地帶中的靈魂得到了呼吸!尤如「聖殤」裡聖母哀子,以其悲慟的追思他曾經撫抱其子的心情。卻並不哀怨、悲憤或激烈,只是默默地以寬恕、容忍和憐恤。是值得令我們感到敬畏、反省的。
李政穎 港都之白晝夜曲 50F x 2 2011
生長於南部的我,對於港的深厚情感,無論是白天給人的心曠神怡或是夜晚浪漫風情,都是我回憶中的美,在船駛進駛出來來去去之中帶著多少人的辛酸與歡笑。
白晝波蘭壯闊,港口貨輪漁船駛進駛出表繁榮南台灣,近景船隻與遠風的建築呈現呼應的藍灰色調,穿插的港口特有的紅,顯得格外醒目。夜曲浪漫燈火中,船隻、建築與海景顯得迷濛卻不失趣味,昏黃燈火的照應之下,港都給人戀愛的感覺。
優選
王仁宏 歲月 100號 2012
江澐溱 野趣 100F 2012
李雅惠 浪與石 60F 2012
邱匡瑜 賽德克的神仙谷 100F 2008
徐譽芝 新象 80F 2010
陳廷睿 旖旎 60F 2012
黃柏瑜 探索 80F 2012
楊宸鏵 舞台劇風景 60F 2012
葛振傑 水木清華 60F 2012
劉英璉 揮憶 60 P 2012
盧岳謙 年輕歲月 80F 2012
魏瑋廷 雨之將襲 60F 2012